拼辣椒苦瓜 畫兒時游戲 去年,中央電視臺的《漢字聽寫大會》、河南電視臺的記憶體《漢字英雄》讓漢字火了一把,也讓漢字和玩游戲搭上了邊。
  今年,四川一個團隊把漢字游戲玩出了新意——漢字不僅有味道、有表情,還如同文物一樣可以進情趣用品行考古研究。而他們的游戲成果,還將於9月前往法國巴黎,參加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在法國巴黎《歐洲時報》文化中心舉行的特展。
  □microSD本報記者 張良娟
  拼創意外接式硬碟,漢字也有味道和表情
  紅紅的辣椒拼出一個“辣”字,金黃色的糖漿澆出一個“甜”字,川劇臉譜變形後顯示出“喜”、“怒”、“哀”、“樂”四種表情……5月17日,由中央美術學院、河北省文化廳主辦的第二屆“倉頡杯”中國文字藝術國際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幕SD記憶卡,500多幅來自中國、法國、德國的書法、繪畫、裝置藝術、平面設計作品,展示著不同國度對漢字的理解。其中,一支充滿巴蜀特色的四川軍團異軍突起,52幅作品給參展的藝術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來自法國的藝術家葛菲娜說,看著“辣”這個作品,似乎能聞到辣椒的味道。
  用食物來表現“酸甜苦辣”,是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博學院教師汪澤仁的創意。辣椒由學生們去菜市場購買,5塊6毛錢買回來20多根。放在空白的硬紙板上拼接成一個“辣”字拍照,一幅紅彤彤、帶著辣味的作品就形成了。
  而“甜”字還要便宜些。文博學院2013級文物鑒定與修複專業的張遠航在公園裡找到畫糖畫的攤子,花2元錢,自己動手澆出一個“甜”字。“拍照後就被我吃掉了。”說起製作過程,張遠航的笑里也帶著甜絲絲的味道。“我們計劃把酸甜苦辣都做出來。”汪澤仁說,用檸檬來表達“酸”,用苦瓜來拼一個“苦”字。
  而文博學院2013級文物鑒定與修複專業的陳妍璇則將篆書體的喜怒哀樂變形,融合到川劇臉譜里。“比如喜字,用的是川劇丑角的小花臉。上面的‘士’字,剛好可以變形為畫在額頭的花紋;中間的‘口’字,就是丑角眼睛一圈的豆腐塊;鼻子部分和嘴巴剛好對應‘喜’字的下半部分。”陳妍璇說,笑嘻嘻的臉譜一看就很喜慶,而用川劇大花臉變形的“怒”字臉譜則充滿了怒氣。
  漢字考古,每個字濃縮一段歷史
  作為孩子們的指導老師,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博學院漢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金星也創作了近26幅作品。和孩子們利用拼接、變形等直觀表現方式不同,已經研究漢字20多年的他,讓每一幅作品都充滿含義。
  金星的作品多用甲骨文來進行創作。在他的筆下,“身”字是一個懷著身孕的婦女形象。在婦女的肚子中,蝸居著一隻蟾蜍。這幅作品被他命名為《女媧之腸》。“甲骨文的‘身’字,其實就像一個懷孕的婦女,所以古人將婦女懷孕叫‘有身子了’。而肚子中的蟾蜍,其實是黽。”金星說,黽是蛙的一種,因為吃得少卻能產出很多卵,因而被賦予了綿延不絕的意思。“在古代,大腹善生的蛙、蟾蜍是先民所崇拜的生育神。”
  展覽中,一幅名為《牛耕》的作品,是金星用甲骨文的“物”字來創作的:在綿延看不到盡頭的農田上,一把用來耕地的犁子,與一個甲骨文的“牛”字,構成了一幅農耕圖。“中國古代農業社會依賴土生萬物,甲骨文‘物’字,表達了牛耕和土地生物的兩種文化蘊涵。牛耕地時在田中不斷地往複,四川方言‘抵攏倒拐’就是出自這種生產方式。”金星說。
  《三月里的小雨》用“龍”、“鼓”、“雨”再現古人祈雨的場景,《鹿角撞開春天的夢》用遠古神話開天門來解釋“首”字的意義……“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濃縮著一段歷史或者傳說,都與遠古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金星說,自己對每一個漢字的考證和創作,都有出處和典籍,而非隨意創作。“必須借助甲骨文、篆書,並閱讀《山海經》、《詩經》、《周禮》、《抱朴子》等眾多歷史典籍,才能從中挖掘出每一個漢字的歷史內涵和文化意義。”
  “過家家”游戲,背後有古老的文化
  一些孩子們從小玩的游戲,也可以從古漢字追根,溯源當時社會生產生活情景。
  指著一幅源自兒時游戲蛇抱蛋的作品《蛇孵九卵》,金星說:“小時候,男女生都愛玩蛇抱蛋的游戲:一個人蹲伏在地上當蛇,腿襠下放著幾個小石頭當蛋,就像蛇在孵蛋時的模樣。圍在周邊的同學隨時想把蛋偷走,蛇則伸長腿掃擊偷蛋的人護蛋。但是我也是到了60歲了才知道,這個游戲背後還有著古老的文化。”
  這幅作品,金星用甲骨文“它”字和漢代畫像磚上九州的圖像來塑造蛇抱九蛋的形象。金星解釋,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蛇,是冬至後春天複蘇,萬物萌動的象徵,被人們賦予生殖力和繁榮昌盛、吉祥如意的意義。而“它”字中,“宀”與“匕”聯合起來,表示的是蛇在領地內邊巡游邊尋覓美食的意思。所以,作品中的“它”字被形象化為一條立起的蛇。“古代中國把大地分為九州,蛇孵九顆蛋,就是春天到來,孵化天下萬物的文化象徵。”
  金星說,其實很多童年記憶中的游戲,都是小孩子對身邊生產、生活的模仿,以游戲的方式傳承下來,成為遺俗和記憶。據考證,摔跤、角抵、打彈珠,這些游戲就和人類的狩獵脫離不了關係。彈丸以前曾經是狩獵工具,後來人類進入農耕社會,彈丸也就從工具變成了玩具。“再比如小時候玩的‘丟窩兒’游戲,在地上刨一個土窩或畫一個小圈,大家撿了石頭、瓦塊往裡丟,丟進去就算贏。這個小小的游戲,實際是對古代農業社會點播種子的模仿。”
  而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博學院院長岳湛從中看到了文化產業的商機。“這次去國外展覽,是把中國漢字文化打入國際的一個好機會,為此,我們將一些作品印製成明信片去探路。如果比較成功,將利用多種載體,把這些設計轉化成為文創產品。”岳湛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還要繼續研究,爭取把火鍋、熊貓這些四川特色的文化符號融進作品中。
  (原標題:把漢字“寫”到巴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76ssork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